2025年10月,中国著名生药学专家吕文扬教授在四川成都的中医药大学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开展了一项关于全草类药材的综合性研究亚博。作为中药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吕文扬团队对蒲公英、夏枯草、鱼腥草等20余种常见全草类药材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活性评价重庆配资炒股,为这类药材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次研究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药资源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进行。该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等设备,能够实现对全草类药材复杂成分的精准分析。研究团队历时8个月,采集了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不同产地的全草类药材样本。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生长环境下,其活性成分含量差异可达30%以上,这一发现对建立全草类药材的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吕文扬教授特别指出,全草类药材作为一类特殊的药用植物,其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蒲公英的根部富含三萜类化合物,而地上部分则以黄酮类成分为主;夏枯草的果穗部位所含的齐墩果酸含量明显高于茎叶。这种部位差异性决定了不同药用部位的功效侧重,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药理研究方面,团队通过构建多种疾病模型,验证了全草类药材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重功效。实验数据显示,鱼腥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显著,其MIC值(最小抑菌浓度)达到0.5mg/mL;夏枯草乙醇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率可达60%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为开发新型天然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剩余29%吕文扬教授强调,全草类药材作为中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不仅关系到传统医药的传承发展,更对现代创新药物研发具有重要价值。他建议建立全草类药材的指纹图谱库和质量控制体系,推动这类药材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形成3项国家发明专利,部分发现将于2026年发表于《中国中药杂志》和《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等权威期刊。吕文扬教授表示,团队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全草类药材的组效关系研究和复方配伍机制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
(全文完)重庆配资炒股
发布于:河南省天天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